ISO22000:2005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组织的要求的出台可以作为技术性标准对企业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指导。这一标准可以单独用于认证、内审或合同评审,也可与其它管理体系,如ISO9001:2000组合实施。
ISO22000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在食品危害风险识别、确认以及系统管理方面,参照了食品法典**颁布的《食品卫生通则》中有关HACCP体系和应用指南部分。ISO22000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物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兽、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因此ISO22000的目的是让食物链中的各类组织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范围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食品制造商、运输和仓储工作者、转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务环节以及相关的组织,如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者、清洗行、添加剂和配料生产者。
ISO22000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是通过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指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将危害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ISO22000作为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应确定各种产品和(或)过程种类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并应考虑消费群体中的易感人群,应识别非预期但可能出现和产品不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一方面通过事先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式,对确认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将“应急预案及响应”和“产品召回程序”作为系统失效的后续补救手段,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遭受的不良影响。该标准也要求组织与对可能影响其产品安全的上、下游组织进行有效的沟通,将食品**的概念传递到食品链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体系的不断改进,系统性地降低整个食品链的安全风险。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英文简称“ISO22000:2005” 。随着经济**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求生产、操作和供应食品的组织,证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顾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使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逐渐认识到,应当有标准来指导操作、**、评价食品安全管理,这种对标准的呼唤,促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产生。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文件说明,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特指以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为认证依据的认证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规定了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依据为”A+B“的形式,A 为基本认证依据,即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B为针对具体产品类别的专项技术要求。2014年6月16日,国家认监委新发布2014年*20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规范目录的公告》,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机构可依据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规范目录》列出的技术规范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没有经过国家认监委备案的专项技术规范,不可以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